[来源:造价二部][作者:潘峰][时间:2012年6月]
今年的高考象往年一样准时开始,又准时结束了。无数家长和考生在短短半个月时间里在中国大地上演绎连环出一幕幕大喜大悲的生活情景剧。吸引了全社会从官方到民间足够的眼球给予高度的关注。
是的,为了这短短3天的考试,每个考生从进入学校的第一天就开始为这场漫长的马拉松竞赛做准备了。更重要的是他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每个考生的背后都有整个家庭的全力付出。这一点相信每一个经历过高考或者家中有孩子参加过高考的人都会深有体会。
我曾经和一位担任教师的朋友聊过高考的话题。据他介绍,就目前的教育体制而言,从小学到大学着重培养的是学生对知识的识记能力,老师不断的要求背诵课本段落,并伴随大量的作业习题。平时少有关注学生对问题的分析、推导及归纳能力的引导。十几年的学校教育就是一个不间断培训学生熟练掌握解题技巧的过程。哪个学生对类固定的解题技巧掌握得好,就可以拿高分。而这类技巧对学生今后人生的发展并没有重大的促进作用。以上教育弊端在教育界已经得到普遍关注,有识之士也在不断呼吁由灌输式教育向启发式教育过渡。
但现在问题的结症在于,一味强调启发式教育的学生在高考这个衡量标准面前考得过其他学生吗?在社会阶层结构日益固化的今天,留给普通人的社会机会越来越少了,对于大多数寻常人家的孩子而言,高考目前仍然是相对公平的一种社会竞争形式,在每年的6月份拿到一个好的成绩,进入重点大学,毕业后有机会实现自身命运的跃迁,反之亦然。
所以在这样一个机制设计之下,一方面家长付出巨大的心血,另一方面,大多数学生牺牲了创新的灵性和对未知知识的好奇。在每年的6月轮回上演着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壮观场面。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场面太悲壮了。
如果除了高考之外,通过社会体制变迁能够增加其他走向成功的途径,那么我相信高考的关注度将会大大降低。届时条条大道通罗马,每个学生都能够根据自身的潜质选择更加有利的发展方向,果能如此,则于国于家善莫大焉。
期待这一天早日到来,因为我家的小菁琦今年9月份就要读小学一年级了。